女子本弱,為“醫”則剛!1月5日凌晨1時,當大多數人沉浸在睡夢中時,河北衡水市婦幼保健醫院的崔豔霞、郭翠蓮、張愛莉、張紅、任成玉分別接到了科裏的緊急通知:志願參報前往藁城抗疫一線支援!5位年輕女性醫務工作者立刻向科裏遞交請戰書,當派遣令下達的那一刻,她們的回答又是格外簡單:“收到!”“立刻準備!”這鏗鏘有力的回答背後,是強大的醫者使命和堅守初心的南丁格爾精神。
根據全市安排,她們要在當天凌晨5時和大部隊集結出發,郭翠蓮家中有兩個孩子,小的剛滿2歲,張紅的兒子也才2歲半,出發前,她們匆忙將孩子託付給家人照料,來不及細細交待,來不及道別,便登上了前往藁城的大巴車。
到達石家莊市藁城區後,衡水婦幼五人組立刻做防護、分任務、立要求。崔豔霞是帶隊隊長,也是五人裏年齡最大的。户外採集工作一站就是幾個小時,耳朵被凍,手指也因為太冷凍得僵硬伸不直。院領導得知前線生活用品不充裕,想為她們送去補給,崔豔霞考慮到藁城是高風險地區,為了避免接觸感染的風險,堅持謝絕了院領導的心意。
每天能和家人通一次話也是她們莫大的動力和期盼,但大多時候很“奢侈”,因為她們每天早出晚歸,等到她們帶着一身疲憊回到住所,時間已經太晚了,家人們也許早已進入了夢鄉。張愛莉的兒子在學校住宿,並不知道媽媽去了前線,原本每晚9時40分是他們娘倆兒固定的通話時間,現在卻因為支援藁城變得無法保證。連續幾次的電話漏接後,引起了兒子的懷疑,開始向其他親人打探消息,當得知媽媽去了藁城後,兒子表現的超乎想象得懂事和淡然,“不管你以前請戰去武漢還是這次去藁城,我能理解也能接受,不用故意瞞着,只要保護好自己就行,我會感到自豪”。兒子的話讓張愛莉感到欣慰,兒子已經在她不知不覺間成長為一個小大人。
前方人員在戰鬥,後方自有人來顧。院領導專門登門看望慰問她們的家屬,詢問家裏對老人和孩子的照料安排,代表醫院向他們表達感謝。家屬們表示請大家放心,醫院和前線是自己愛人的戰場,為人民服務為先,她們前去支援應該得到全力支持。在這段時間裏他們一定照顧好家,做好後方工作,不讓愛人分心,等着她們凱旋歸來。
同舟共“冀”,“醫”路前行!衡水市婦幼五人組在藁城接連走訪村莊和社區,9天內,已經為當地羣眾完成核酸採集1.7萬人次,平均每天近2000人次。(記者杜俊穎、朱微)